先說結論
『國家對貨幣的整個操縱,跟本就是一部連綿不絕的謊言與詐騙史』
--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,海耶克(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, 1899-1922)
這句話一言道出這本書的精髓,如炸藥一般的引爆。也可以說,本書的論述就是對於國家有貨幣最終操控權提出質疑,認為身為理性公民,不該再對國家的貨幣制度全盤接收。
得從通貨膨脹說起
這可以從一個我納悶已久的問題開始說起。小時候我總是想,為什麼新聞總是說物價上漲,東西越來越貴? 難道物價沒有下跌的一天嗎? 為什麼店家總是漲價,很少聽到有人降價的?
當然,這個問題可能有很多不同面向的解答,而奧地利經濟學派在書中解釋的原因,就是政府透過增加貨幣供給,減輕其自身債務,解決其燃煤之急,把人民當笨蛋耍的過程。
通貨膨脹不等於物價上漲,通貨膨脹是因為政府增加貨幣供給,才導致的現象,而這場持續百年的騙局中,政府與當權者是大贏家,因為貨幣供給增加之初,物價還未上漲,政府可以隨心的運用這些新錢進行必要的採購與償債,而容易取得大筆貸款的大財團,也可以趁此機會利用財務槓桿炒高房地產與股票價格,成為通貨膨脹現象之下的受益者。
然而,當錢流到受薪階級與社會中下層人時,物價已經上漲,而房地產被炒高,手上的薪資無法負擔,這時只能看著物價、房價而欲哭無淚了。
這就是奧地利學派認為當今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的原因。
政府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貧富差距擴大,而利息持續下降更造成民間企業的瘋狂舉債,金錢唾手可得的時代,很多投資是草率的,泡沫應然而生。擴張的信用、國家的福利制度也讓普世價值觀改變,儲蓄的人變少,人們開始變得自私而短視近利。
難道這一切就只因為貨幣制度?
論述看到這裡多少會覺得,難道貧富差距的不公,只因為有貨幣制度? 其實我覺得書中更想強調的是因為「政府干預」,政府伸出干預自由經濟之手,讓自由市場無法照正常的方式運作,更甚者,讓官員隨著自己想法,實施低利率、最低工資等造成反效果的干預。
真正有效的做法,是「甚麼都不要做」,讓市場、讓物價反映真正的供需,雖然是一時的波動,但供需調整後,也終究會回覆平穩,不過,甚麼都不做對政府官員來說才是難題,因為什麼都不做,不就等於有沒有他都無感,那人民選這樣的政府要幹嘛呢?
反思本書論點
在這各國不斷降息的時代,本書確實值得一讀。2008金融風暴過去後,大家似乎逐漸淡忘危機,然而銀行之前真正的壞帳是否真的解決? 或者只是在中央資產負債表與各銀行之間,不斷的被隱藏,然後再透過通貨膨脹讓國債慢慢下降? 金融危機的發生,正是因為我們淡忘風險,國家掌握貨幣主導權,風險是否被不斷掩蓋,而又促成下一次風險發生?
針對貨幣制度,我個人的觀點是現階段國家依舊有主導的必要性。如果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第三方來認證,當發生如比特幣竊案時,大家對貨幣信心會立即崩盤,也許明天存的錢就都不見了,若就此倒退回以物易物階段,人類經濟的效率會大幅下降。政府的干預確實會影響自由市場的機制,但是也總不能完全都沒有人跳出來管制,一個沒有遊戲規則的遊戲,相信公平性也會令人質疑。如何在干預與自由中取得平衡,是個兩難的議題。
再談本書與《21世紀資本論》比較,兩者同樣談到貧富差距,只是21世紀資本論認為引起貧富差距的原因,來自於資本報酬率>經濟成長率,而《國家偷走我的錢》認為原因是貨幣供給增加。兩個原因並不衝突,或者說,這兩個都是貧富差距的原因。但就我個人來說,我會認為《21世紀資本論》提到的原因更具有立論與數據基礎,因為他的推論建立在近一個世紀以來的資料上,但本書具備易讀性和趣味性,也是一本值得深思的好書。
本書相關參考連結
柏克萊連結
國家怎麼偷走人民的錢(中研院士吳惠林)
當代貨幣制度入門(新思惟●蔡依橙)
財經起床號清大副教授黃春興導讀《國家偷走我的錢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